今天是: 本站已支持IPv6网络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大理市人民检察院 > 检察动态
检察动态
从“渔网”到“法网”:不起诉背后的生态“全链条”守护
时间:2025-07-25


当洱海的晨光穿透薄雾,粼粼波光里跃动的不仅是鱼虾,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许。近日,大理市检察院对李某龙非法捕捞行刑反向衔接案,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生态保护的双重守护网,让法律温度与生态刚性同频共振。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4年4月15日,李某龙于洱海禁渔期使用违规渔具在禁渔区捕鱼被当场查获。虽然经鉴定案涉水产品于案发当天的市场零售价格为人民币138元,但综合累计造成渔业资源生态损害价值评估为人民币6072-9108元。检察机关综合考量其犯罪情节轻微、自愿认罪认罚等具体因素,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起诉是否意味着“不刑不罚”的治理断点?答案是否定的。洱海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要生态屏障,禁渔区、禁渔期的划定是守护“高原明珠”的红线。根据行刑衔接机制,检察机关及时将案件线索移送洱海管理部门建议依法对李某龙作出行政处罚,洱海管理部门对其口头教育并作出2000元的罚款,李某龙意识到自身错误并全额缴纳罚款,实现了“不刑亦罚”的闭环管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洱海之美,系于法治之严。洱海的每一滴清水,都需要法律的刚性守护;每一次对违法行为的精准规制,都是在为“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筑牢法治防线。生态保护没有“法外之地”,无论是刑事处罚的利剑高悬,还是行政处罚的无缝衔接,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触碰生态红线,必将付出代价。守护洱海,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版权所有:大理市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1